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各省(区、市)要按照多元制衡的原则,对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各省(区、市)电力交易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造,为市场主体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地制宜,最关键就是选择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取暖技术路线。
在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塔城等地,风电清洁供暖面积达114万平方米。青海果洛供电公司员工田超向记者介绍,在玛多全县域清洁供暖项目中,他们为学校安装了新型电采暖设备。运用这些灵活的方式,从城市到农村,从集中式到分散式,从居民生活到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等各领域,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广应用电采暖试点,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2016~2017年取暖季,吉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通过清洁取暖消纳弃风、弃光电量近3亿千瓦时今年7月底,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的通知》明确提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申报范围扩展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传输通道2+26城市、张家口市和汾渭平原城市,三年示范期结束后试点城市城区清洁取暖率要达到100%。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为居民提供清洁电能取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煤改电建设改造技术原则》,明确户均用电容量标准提高到5~7千瓦,煤改电地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3小时。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甘肃、湖北、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多发极端高温天气。
7月份,火电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受工业用电需求旺盛和持续高温影响,发电量迅速攀升,7月份发电640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日均发电206.5亿千瓦时,比上月增加2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1-7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7月份,风电增速加快,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
多地来水增加,水电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因主要风电地区风况较好,风电增速比上月加快13.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4.7%;核电因上月同期存在机组检修,增速较高,本月回落5.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4.2%;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0.9%,比上月回落10.2个百分点
多地来水增加,水电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1-7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受工业用电需求旺盛和持续高温影响,发电量迅速攀升,7月份发电640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日均发电206.5亿千瓦时,比上月增加2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其中,因主要风电地区风况较好,风电增速比上月加快13.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4.7%;核电因上月同期存在机组检修,增速较高,本月回落5.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4.2%;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0.9%,比上月回落10.2个百分点。
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甘肃、湖北、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多发极端高温天气。7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133.8毫米,比去年同期多18.9%。7月份,火电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7月份,风电增速加快,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
下一步,国网湖北电力将加快解决三峡坝区锚地因季节性水位落差带来的接电难题、坝下江心锚地岸电接入等技术难题,总结三峡坝区岸电建设经验,推动绿色岸电在长江全流域覆盖,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随着省内新能源发电的迅猛发展,国网湖北电力多措并举确保新能源全额消纳。
长期以来,湖北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仅为16%,人均年用电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7月12日,在外交部蓝厅举办的湖北,从长江走向世界湖北全球推介会上,宣传片《灵秀湖北》以美不胜收的荆楚风韵惊艳世界。
为此,国网湖北电力组织专家团队多次赴三峡坝区调研,编制了《三峡坝区岸电工程(锚地)技术研究方案》,并牵头编制长江流域相关省份的岸电全覆盖建设规划。截至7月末,该公司累计推动实施各类电能替代项目近3万个,可实现年均替代电量近50亿千瓦时,转移高峰用电负荷207万千瓦,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标煤消耗227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39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2万吨。自2012年12月首座新能源电场并网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7月底,随州境内已并网的新能源电源总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新能源最大发电出力120万千瓦,累计发电70亿千瓦时。今年5月底,湖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800万千瓦,占全口径装机容量的11.21%。围绕上述目标,国网湖北电力配合政府制订出台《湖北省电能替代实施方案》,编制了《电能替代发展规划》,创新提出电气化+工作理念,聚焦工业、农业、教育、交通、民生及旅游等六大领域,推动电能替代工作在全省扎实开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国网湖北电力大力推广绿色岸电,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港口岸电守护一江清水7月9日,宜昌市最大的港口云池港迎来了首批岸电尝鲜者。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已推动长江流域湖北境内94个港口进行岸电改造,建成、投运总容量11.22万千伏安的岸电设施,年用电量可达21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4463吨,减少各类气体排放1.2万余吨。
按照宜昌市港口岸电推进工作部署,今年12月31日前将完成71家经营性码头(危险品码头除外)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实现三峡坝区港口岸电全覆盖。该公司今年年底前还将新建充电站164座、充电桩860台,智能充电塔一座,包含44个直流充电桩、168个交流充电桩。
货轮江集运1203号接入刚刚投运的高桩平台岸电设施,为其泊岸停靠期间提供电源。为此,湖北省提出到2020年将煤炭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控制在60%以内的目标。
实施电能替代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湖北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着力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湖北省新能源装机增速远超常规能源装机增速,发电能源结构日趋低碳化。该公司超前开展湖北省新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专题研究,力促网源实现在空间上协调布局、在进度上同步匹配、在资源利用上全社会成本最低,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和灵活调剂的作用;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主动跟踪服务新能源发电项目;将新能源电厂的发电计划纳入到调度统筹发电计划平衡中,实现新能源发电量的全额消纳。截至今年6月份,国网湖北电力已建成并投运充电站159座、充电桩995台,已基本建成省内三纵三横一圈城际互联快充网络通道。
武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先旺对此给予高度肯定,并批示要求市里要设立专班加大乡村充电桩建设力度。其中,太阳能增速最高,2016、2017年两年的年增量均在100万千瓦以上,期末装机于2017年6月首次超风电,成为省内除水电、火电以外的第三大发电类型。
7月30日,随州供电公司调度员汤海霞指着监控平台两条负荷曲线说,进入夏季高温高负荷期间,全市新能源发电全部上网,目前没有发生一起弃风弃光现象。作为电气化+交通的重要内容,国网湖北电力助力绿色出行,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让电动汽车畅行无忧。
国网湖北电力大力创新岸电技术和服务模式,以宜昌三峡坝区为样本,在长江岸电推广领域率先破题。对比2016年9月末的4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实现翻番仅用时20个月。
该公司在宜昌推出游轮码头专变岸电、待闸锚地公变岸电、趸船码头低压岸电三种典型方式后,推出港口扫码岸电模式。今年上半年,湖北全额消纳省内新能源电量47.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18%。电气化+助推绿色发展6月30日,武汉供电公司先期完成江夏区五里界街美丽乡村示范村湾童周岭村小朱湾充电桩建设试点工作,为在全市有条件的乡村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累计提供充电服务31万次,充电量达471.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2%。
随州新能源的发展是全省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缩影。风光无限优化能源结构昨天随州电网最大负荷66万千瓦,最大负荷时刻新能源出力34.7万千瓦,其他时段新能源最大出力51.7万千瓦,新能源全额消纳。
湖北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地位举足轻重。目前,国网湖北电力电能替代技术由传统的电锅炉、电窑炉等5类拓展到分散式电采暖等21个类别56种替代技术。
新能源中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装机容量已分别达到275.03、456.33、74.28万千瓦。随州市作为全国新能源发电示范基地,其境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